小马的新西兰·澳洲IT打工记
初入职场
我2011毕业后幸运地加入了腾讯深圳。我每天7点就要起床才能赶上公司的班车。工作到下午5点去公司食堂吃饭,用的是晚餐券。晚餐券是公司对我前一天晚上加班的奖励。为了挣得明天的晚餐券,也为了使自己显得没那么另类,我会继续工作到晚上10点左右,然后坐公司班车回家。有的时候如果需要工作到更晚,我就需要打车回家。
在接下来的四年当中我只有一次迎着太阳下班。每周工作下来累得周末只想补觉。有时候跟以前同学聚会,有的同学注意到了我精神不如从前,也没以前那么活泼爱开玩笑,就连说话都中气不足了。
寻求改变
契机出现在大概四年后。当时得知了新西兰有个叫做银蕨(Silver Fern)的签证,如果能够获得该签证就可以登陆新西兰用9个月时间找工作。找到的话就可以申请绿卡留在新西兰。
而要想拿到这个签证,需要过雅思6.5,但更需要的是运气:不计其数的来自全球各地的人将会在同一刻争抢那区区的300 个名额,而且已经有很多移民中介开发了自动化程序来做这件事。
最终幸运地抢到了名额。期间的网站瘫痪,掌心捏汗,面红耳赤,捶胸顿足,以及最后的灵魂出窍般的欣喜按下不表。
拿到了名额,接下来就是通过考雅思,准备个人材料,提交签证申请,等待下签了。其中最苦闷无聊的便是备考雅思了。国庆长假一个人锁在家里背单词做题,家里的小猫似乎很能同情我,只要我一坐下来用功它就会跳到我的怀里呼呼睡觉。
雅思最后实际考为分6.25,被四舍五入为6.5,刚好达线。我感觉自己的努力没有一丁点浪费。距离拿到签证已经没有任何障碍了。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迎合新西兰的就业市场需求,我从原来以C/C++为主的职位换到另一部门做Android开发,用一年时间积累了相关经验。
小马该过河了。
新西兰找工作
考虑到就业机会,去新西兰第一站选在新西兰第一大城市奥克兰,住在了市中心的青年旅馆YMCA。在旅馆里可以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一起看电影和体育赛事(Rugby),打乒乓球,聊天。可以满足初来乍到的社交需求。
找工作是一场消耗战,消耗的是耐心和希望。为了保持良好的状态,健身房和图书馆是我的好去处。在图书馆里除了处理简历外,就是看书了 – 能排解焦虑。另外图书馆里的年轻人所散发的活力可以给人能量。
说到写简历,新西兰的简历跟国内有所不同。比如投递职位时你除了简历(CV)外还需要提供一份信(Cover Letter)用来解释你为啥觉得你适合这个岗位。 叙述的语调也最好低调一些,要让招聘者觉得你既厉害又谦逊。少用“我”(I)打头的句式,参杂些被动句式,例如可以将”I improved the performance by 50%”降调为”The performance was improved by 50%.”。也可以参杂一些“我们”(”We”)打头的句式。还可以在句子开头加上“我很辛运地”,比如当你想表达“我做了某某牛逼项目”时你可以换成“我很幸运地为某某项目工作”(I was so luck to be able to work on …)。但也不用一味低调,自己在项目中起关键作用的地方还是要阐明的。这些句式变换技巧同样适用于面试的时候。 新西兰政府还亲自下场为求职者提供了简历生成工具CV Builder来帮你写出一个符合新西兰格式的简历。
本以为很快就可以找到的,最后花了大概两个月才找到。投了几十个职位,只拿到了其中几个的面试机会。到后面的时候差点就要去考ISTQB软件测试认证来拓宽就业面了。
最终面试成功了位于惠灵顿的一家小公司。这家公司生产的手持设备利用激光可以测量出远出一个物体的长度。幸运的是,去参加面试以前,我好奇了一下这个设备的可能工作原理:应该是分别对物体两端测了个距,并且用陀螺仪得到两次测量的夹角。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和其夹角,求第三边长,好像是中学数学里的知识。查了查需要用余弦定理。结果面试的时候真就问到了这个。我在白板上写出了余弦定理,不过是抓耳挠腮慢慢写出来的 – 不能让人感觉我是前一天就准备好了的。面试者脸上露出了满意甚至有些兴奋的微笑。我知道这事儿差不多就成了。面试完到机场准备回奥克兰,在候机楼收到了中介打来电话说收到了offer,并说公司对我的数学能力很满意。我心想,好啥啊,那些知识当年就只是敲门砖,敲完门我不能老拿着它到处晃呀,这次这一块儿是新捡的。
当晚就订了自驾游新西兰的行程。自从来了也没咋玩,一来没找到工作没收入,二来物价太高。一瓶矿泉水就要十几块人民币的地方我敢随便玩?
职场文化冲击
轻松氛围
入职新工作后,首先感受到的是工作环境的轻松。
早上九点到公司,先去厨房做杯咖啡,大概率能碰到其他同事也在那里,就顺便聊会儿天。
随后一般会有晨会,组里的每人说一下今天打算干啥。每项任务都提前做了难度预估,并留有一定冗余,所以执行起来压力不大。接下来就有会开会,要么回自己工位开干,要么跟工友一起搭伙儿干(Pair Programming),要么上网看能不能找到点有趣的新闻或视频,跟周围的人分享一下。要是足够有趣,用不了多久就会围过来一大圈的人一起讨论。且看这个人补充些新的信息,那个说一下以前发生过的类似的事情,再有那个勾起相关人物八卦,好不热闹。再看他们的手上,有的手上拿着咖啡杯,有的拿着早餐三明治,有的拿着要去开会用的笔记本,有的拿着公司测试机,但他们的眼睛都期待地看着讲述者。这样的微型派对或长或短,次数或多或少,润滑着一天的时间进程。
中午时,或是将自带午餐在微波炉里热一热,或是去就近外卖餐馆买点简餐,人们都会凑到厨房一起用餐。边吃边聊天。聊天的几大主题有橄榄球(Rugby),板球(Cricket),徒步,烹饪,音乐和热门电影,业余时间的极客项目,近期新闻。不会聊工作。然后就是备受瞩目的桌上足球时间。届时人头攒动,除了场上玩的人,还会插进来几位观战的,时而加油,时而喝彩,时而惋惜,时而喊犯规。再看这个足球桌,可不是一般市面上可以买到的。它不光在进球时会自动给你记分,还会裁定一场比赛谁赢了,而且还会把积分排行榜显示到一块大屏幕上。登顶排行榜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而它之所以有这么多功能是因为公司有一帮有闲又技痒的骇客。
下午大概到4点人就变得很少了。而除非你想继续玩会儿,不然到5点就该走了 – 工作这些年来从没加过班。
每周五下午一般公司都会提供啤酒和零食(主要是薯片),大家就都凑过来喝酒吹水,愉快地结束这一周。
互相尊重
同事之间是客气的,哪怕是领导对下属。
比如尽管很确定某件事情,但最好还是用以下方式表达(语气由弱到强):
- Is it possible that …?
- I wonder …
- I think …
- I’m pretty sure that …
- I believe that …
You’re wrong!
再比如请别人做一件事,哪怕是领导对下属,也一般会用以下表达(语气由弱到强):
- Could you please …?
- If you could … that’ll be great!
- Can you …?
- Please …
Just do it!
但是到了夸奖的时候,语气是强烈的,用词是毫不吝啬的。常用的词有:amazing, awesome, brilliant, cool, champion, excellent, fabulous, fantastic, glorious, good, great, incredible, interesting, lovely, magnificent, marvelous, mint, nice, outstanding, perfect, phenomenal, remarkable, sensational, sick, spectacular, splendid, stunning, superb, terrific, top-notch, unreal, wicked, wonderful。这里有33个之多,肯定还有漏掉的。
同事之间很客气,并不意味着一团和气,人浮于事。它更讲究个体的自驱力(self-driven)。该做的事情主动做好,该出头的时候不要退缩。也就是所谓领导力。
领导力
领导力不是当了领导后自然获得的权利。工作中遇到过一些底层员工,领导力很强的,他们只是自愿选择不做领导而已。领导力是体现在事情上而非头衔上。
先举我自己的一个反面例子吧。
有一次我们公司请了一个外部公司对自己的网站做安全认证。这天中午来自该外部公司的一个大胡子(我们姑且叫他大胡子哥吧)来我司来帮助我们预演一下我们的团队会如何应对各种不利情况 – 比如被黑客攻击,服务器宕机之类的。因为这种应对能力是最终通过这个认证重要的一环,所以需要提前测试预演。
大胡子把我们团队分成两组,我和我直接领导被分到了一组,我们CEO被分到了另外一组。
预演的过程是,大胡子会不定时地在公司大群里发一条新的不利情况。两个组需要各自独立地对情况做出评估,给出应对策略并且记录下来。最后大胡子会对两个组的表现打分,胜者有奖品。
预演开始后,我们组的做法是,看到一条大胡子新发的消息后就由一名空闲组员领走然后埋头想对策。但是当新消息来的速度超过我们处理速度时就开始产生积压,一些更紧急的情况就被搁置在那里长时间没有人理会。我当时觉得这是有问题的,因为紧急和重要的情况需要被优先处理的。但是我们组没有指定一个专人去盯着这些不断涌入的新情况。最终,尽管我觉得应该做出改变,但是觉得直接领导在场我不便出头。
不出意料,我所在的组落败了。CEO最后结语时,重点提到他所在组的一个成员,就是这位成员向他们组提出了新的重要情况不能被及时处理的潜在危险,并且主动承担了筛查最新情况的角色,使得他们组把所有重要紧急情况都做了及时处理。所以他们才能赢。
我感到懊恼。但同时告诫自己,如果相信自己是对的,就要站出来,讲出来。不然可能会后悔。后悔的感觉比失败的感觉要浓,要持久。
但是,光是敢于讲出来还不够,还需要能够讲出来,讲的明白。
呈现能力
不论是口头说服他人,还是邮件沟通,还是做PPT展示,都需要呈现能力(Presentation)。
裁员初体验
英语口语加强 转至银行 求职澳洲 澳洲工作之不同